當前,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,網絡互聯的移動化、泛在化,信息處理的高速化、智能化,計算技術的高能化、量子化,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全方位、全要素、全鏈條融合發展,正在重新定義產業生態,重塑數字經濟發展格局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,需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征。
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
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、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深度融合,構建人—網—物的互聯體系和泛在的智能信息網絡,推動人工智能向自主學習、人機協同增強智能和基于網絡的群體智能方向發展。這也在改變產業發展模式和產業生態。
最近,從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誕生,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在向各個領域廣泛滲透,應用場景日趨多元化,必將催生智能制造的新模式新業態。而5G的規?;瘧?,使得人工智能的發展動能更加強勁,為我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。
數字化轉型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擴展
21世紀以來,我國消費領域的互聯網平臺企業發展尤為活躍,阿里、騰訊、百度、美團、滴滴等電商平臺促進了供需的時空匹配,降低了交易成本,釋放了巨大的消費潛能。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向制造領域的滲透擴散,先進的傳感技術、數字化設計制造、機器人與智能控制系統日趨廣泛運用,制造業的研發設計、生產流程、企業管理乃至用戶關系,都呈現了智能化發展趨勢。
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,企業的物理邊界日趨模糊,制造業的形態深刻變革。數字化轉型向制造領域擴張,既為我國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開辟了更大空間,也對技術創新能力、數字基礎設施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生態正在加快構建
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,促進了生產組織和社會分工向網絡化、扁平化、平臺化轉變,也推動了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生態加快形成。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“綜合型﹢特色型﹢專業型”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。截至去年年底,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家,雙跨的平臺增加到28家,新增了72家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,重點平臺連接的設備超過8100萬臺(套),工業APP數量超過60萬,服務的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,形成了平臺化設計、智能化制造、網絡化協同、個性化定制、服務化延伸、數字化管理等應用模式。工業互聯網對制造企業的賦能、賦值、賦智作用日益凸顯,正在作為一個新的生產方式登上歷史的舞臺。
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
數字技術與能源技術的融合,推動了化石能源的清潔化、清潔能源的規?;湍茉捶盏闹悄芑?,促進了能源技術向綠色低碳和智能化方向發展,加快了能源結構從高碳向低碳轉變。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,實時采集運行數據,精細管理工業企業工藝、制造、物流等各環節,強化數據的分析和價值挖掘,實現預測需求、設備遠程監測和能耗管理,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碳排放,實現節能減排和綠色生產。有研究認為,數字技術可以減少20%以上的碳排放。
同時也要看到,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,包括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平衡,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明顯滯后;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應用仍需向縱深拓展,數字技術領域原創能力不強,芯片、工業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。在終端產品領域,比如移動終端、通信設備、5G等,已經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,但承載關鍵核心技術的零部件、元器件、基礎材料等中間品依然是短板。